Thursday, January 29, 2015

軟絲產房~復育還是集魚?

很久沒上來更新我的blog,一來是沒東西寫,再來好像一段時間失去寫作的興致。

昨天看到好友稷安又提到了幾年前,新聞很大,也吵的很兇的軟絲產房故事。

當時也在一些論壇從海洋生物的科學角度回應,本來想回給稷安而已,但是想說自己目前科技部的計畫也在想做一些岩礁岸漁業資源的回復研究,剛好整理一下來回應。

再來未來還有機會提到這個時,也可以把這篇轉給他們看。

關於軟絲產房當初被當地政府禁止的原因是因為“海洋拋棄物”的看法。

當然很可能是因為背後有其他業者眼紅,所以去檢舉。

但是從政府的觀點是,今天你不能因為你覺得放什麼東西到海裡是好事,所以你就隨便丟東西到海底。

政府觀點似乎也沒錯。因為如果今天其他人也說,手邊有一些汽車廢棄物可以變成魚礁,你就丟到海裡吧?

雖然這個軟房的部分是郭教練拿可以分解的竹子去做的,所以似乎無害?

但是好像也不代表就可以丟進去?因為也還是有很多天然的樹枝、如果丟到海裡,也是會成為海裡垃圾。 不然我砍樹或是清掃出來的葉子,我也因為是天然的就丟到海裡嗎?

這個是需要討論,而且可能要透過相關單位申請的問題。

稷安有轉貼一個網路文章

http://blog.xuite.net/ljj22/oceanchurch/18074930-%E3%80%8A%E5%8B%95%E7%89%A9%E9%81%94%E4%BA%BA%E3%80%8B%E9%83%AD%E9%81%93%E4%BB%81+%E5%8D%81%E5%B9%B4%E5%BE%A9%E8%82%B2%E7%99%BE%E8%90%AC%E5%B0%BE%E8%BB%9F%E7%B5%B2

裡面有一段話

    四到九月為其產卵季,在自然的情況下,牠會把卵產在珊瑚或海藻上面,但當天然環境慢慢被破壞後,只能因陋就簡地把卵產在垃圾、枯枝或廢魚網上,如此成魚數量相對慢慢減少,整個食物鏈也受到影響。
但是這個邏輯不能解釋為何要產軟房?

幾個問題
1. 現在珊瑚礁環境被干擾,珊瑚確實有減少,但是藻類普遍是增加的。所以藻類提供給軟絲地產軟空間並沒有減少。

2. 如果天然棲地真的減少,作者也說軟絲可以產卵在垃圾、枯枝、廢魚網上。但是怎麼知道這些產出來的軟絲就比較少? 如果軟絲可以在到處的垃圾(竹子可能也是一種垃圾?)產卵,我們根本不需要放更多的竹子垃圾去讓軟絲產卵。只有作者或是郭教練可以證明竹子產房的孵育效果和活存率比垃圾好,才證明需要這樣的”竹子產房“。

所以上面這段話其實問題滿大的。不過網路上的文章,大家看看就好。



再來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問題是究竟這些竹子產房有無“復育”效果?

這樣的問題其實發生在很多的人工魚礁上面。

過去的經驗是這樣的~

政府或是一些組織丟一些鋼鐵礁、石塊等等到海裡面,然後看到有些魚群聚在那邊,就結論這些礁有復育漁業資源的作用。

但是早在1997年Grossman (Grossman et al 1997)就已經在回顧許多文獻時指出,許多認為人工魚礁有增加漁業資源的研究,其實只是發現魚礁有“聚魚”的效果。

也就是整個地區總量沒有增加,只是跑到或是部分移動到魚礁附近。

甚至有些研究認為一些底部生活的生物反而受到影響(Bohnsack 1985)。

雖然我自己有一篇發現,一些古老的人工魚礁確實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珊瑚礁魚類的棲地,因為長出珊瑚。(Wen et al 2013a)。

但是魚類結構和一些自然的礁體還是差異很多。

更不用說大部份的人工魚礁無法提供這些經濟性魚類的其他生活史所需要的棲地 (Doherty 1981; Wen et al 2013b)。

所以現在大部份的人工魚礁早就改成聚漁功能的敘述,而沒有用“復育”這幾個字。 而且台灣已經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個問題(如中研院之前的老闆陳昭倫研究員;http://e-info.org.tw/node/25504)。

加上目前真的進行”人工魚礁效果“研究的人和真的有數據支持還是缺乏,許多問題還是一直被討論。


一樣的問題回到軟絲產卵房~

究竟是不是在海裡面放了竹子,吸引軟絲來產卵,軟絲的數量就增加了呢?

我的印象裡,郭教練有在訪問中還是什麼影片中有提到,龍洞灣的軟絲數量有增加。

但是似乎也沒有明確數據佐證。

就我知道,這些竹子卵房義工裡面,也有幾位海洋生物的碩博士人員,可惜他們也沒有持續進行科學性地監測。

相關文獻裡面,我快速尋找大概只看到在1971年紐西蘭也發現軟絲(Sepioteuthis bilineata)在人工礁體上產卵。但是也沒有證據支持這樣有幫助資源的增加。

雖然沒有辦法證明,但是相信郭教練對於海洋環境的關注令人動容。

更不用說這些都是郭教練團體自己花時間花金錢去製作的。

但是網路上也可以看到,因為產房吸引了許多潛水員,但是郭教練團體裡面的人卻認為這些是私人活動而不公布地點。只有特定潛水團體會帶潛客而造成了一些網路不小的爭執。




所以總結關於軟絲產房的看法。

1. 無科學證據支持卵房對於資源增加的效果,但是可以確定集魚的結果。

2. 集魚結果確實可以增加國人對於海洋資源的關注,但是沒有相關的教育和配套,變成私人賺錢的工具。

郭教練在海洋領域的貢獻大家都是看得很清楚,並貢獻了許多科普的照片和影片。

可惜這個卵房事件被少數人的行為干擾,而失去了真正的教育意義。

另外好友稷安也提到了吃軟絲的問題。

其實從我自己的海洋資源永續利用來看,軟絲比起很多其他海鮮其實更環境友善。

因為生活史短,產卵的量也大,應該是建議的使用物種。

所以我的看法是花錢去吃藍鰭鮪和翻車魚,不如吃吃軟絲然後看他們產卵。


1 comment:

Unknown said...

能吃軟絲很開心。

我覺得問題還在官方的態度,如果沒有官方大力的推動,並進行包含理論與實際各方的資源整合,結果只能土法鍊鋼,即使是喜意,也收不回對等的效果。